首页 >> 新闻中心 >> 校园动态 >> 正文

马克思主义学院善用“场馆”育人资源,打造“行走”的思政课堂

来源:马克思主义学院 作者:毕钰、许如星/文 刘英富、石志桥/图编审:梁静如浏览次数:发布时间:2024-06-04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大思政课’我们要善用之,一定要跟现实结合起来。”实践教学是铸魂育人的重要抓手,红色资源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艰苦卓绝奋斗历程的见证,也是讲好“大思政课”的宝贵教学资源。为提升红色文化课程育人实效,打造“行走”的思政课堂,引导学生进一步重温革命历史,赓续红色血脉,传承红色基因,吉安职业技术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于6月1日组织学生赴井冈山开展为期2天的实践教学活动。

将思政课“搬”进博物馆,让思政课堂“活起来”

井冈山,中国革命的摇篮,中国共产党在这里创建了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在井冈山革命烈士陵园,师生们向革命烈士敬献花圈。一个个烈士英名录,无声地诉说着那段艰苦卓绝的岁月。两年零四个月的井冈山斗争,共有四万八千名烈士长眠在这里。师生们在陵园深情瞻仰,仔细聆听,接受心灵的洗礼。离开陵园后,同学们徒步走进了冈山革命博物馆,讲解员向同学们介绍了井冈山革命博物馆的相关情况,讲述了文物背后的红色革命故事。展厅内,一段段文字、一帧帧画面、一张张照片,将学员们带回到革命历史长河之中。通过画面、视频、红色文物等,同学们更加立体直观地了解井冈山革命斗争历史和井冈山精神。

将思政课“搬”进革命圣地,让思政课堂“动起来”

在井冈山革命斗争时期,党和红军面临着各种艰难险阻,但仍坚守信念,保持着乐观向上、奋勇向前、坚持到底、百折不挠的精神坚持战斗,充分彰显了中国共产党人艰苦奋斗的政治本色。6月2日,同学们重走红军路,体验艰苦的红军生活,在全天的体验式活动中感悟艰苦奋斗、同甘共苦的革命精神。同学们在模仿红军“三湾改编”的场景进行分组并举行授旗仪式的过程中,了解“三湾改编”及其历史意义;在重走红军路并学习担架制作,完成伤员转运工作中感受当年红军行军作战的艰辛;在“风雨同舟”的游戏教学中,利用简易的竹筏把突击小队送至指定任务地点完成任务,体验“不抛弃、不放弃”的革命情谊;在忆苦思甜,自己动手寻找食材做午餐、与农民朋友同吃同劳动的过程中,体会当年红军物资匮乏的艰苦生活以及自力更生、依靠群众求胜利的意义;在井冈会师红色情景体验中,感受到革命先辈们的心路历程和坚定信念,从中不断汲取奋斗的力量和智慧。

通过此次实践教学活动,同学们纷纷表示受益匪浅。

22级旅游管理本科班学生林小燕表示:我是土生土长的井冈山人,很荣幸这次能回到自己的家乡,以带班老师的身份同我的老师和学弟学妹们一起重温井冈山斗争时期这段革命历史。在今后的学习工作中,我将继续用所学的知识与实际工作结合,讲好井冈山故事,做井冈山精神的传承者和践行者!

22级电商专业学生张志怡表示:当我踏上这片红色土地,翻开它的历史,我才发现,革命的道路,远比我们从书本上了解到的更加艰辛。我们现在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作为新时代大学生,要时刻督促自己、告诫自己:不忘来时路,吾辈当自强!

此次“学校”+“场馆”“行走”的思政课堂,实现了思政“小课堂”和社会“大课堂”的有机融合。吉安职业技术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充分挖掘利用本土场馆中蕴含的思政教育元素,积极探索“场馆”资源融入大思政教育,利用红色资源铸魂育人的“大资源”效应,引导学生做红色文化坚定的传承者、弘扬者和践行者,努力培养更多让党放心、爱国奉献、担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



上一篇:华南理工大学李冰教授一行赴农林学院指导科研工作

下一篇:吉安市高级技工学校“塑造阳光心态 体验美丽人生”5·25心理健康节情景剧大赛圆满落幕

招生热线:0796-8263123   0796-8263303

学院办公室电话(传真):0796-8263529

招生就业处邮箱 jazyjsxyzjc@163.com

学院办公室邮箱:japtbgs@163.com
新闻/公告类投稿邮箱:jazyjsxyxcb@163.com
校园文艺投稿邮箱:jazyxywy@126.com

COPYRIGHT © 2016 吉安职业技术学院 地址:中国江西省吉安市中心城区吉安南大道133号
备案编号:赣ICP备15000328号-1 技术支持:网络信息中心